國務院印發相關《意見》——
從藥品生產、流通、使用各環節入手破解亂象
近日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》,直面醫藥領域突出問題,為藥品改革“開出藥方”。此次意見從藥品生產、流通、使用各個環節均提出要求,以破解藥品領域存在的“多小散亂差”現象,堪稱最系統、最全面的一次“改革處方”。
一、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將“加速”
仿制藥的一致性評價,首先從藥學結構來看,是否化學結構一致,藥品的溶解濃度是否一致;其次從藥動學角度進行測評,即藥品進入人體后,其化學性質、溶解度是否一致;最后是臨床實驗的一致性評價(目前這一環節尚不要求)。
專家認為,仿制藥實行一致性評價后,對仿制藥質量安全提升將帶來較大改觀,講提升制藥行業的整理發展水平,確保公眾用藥安全、有效。
二、流通環節“兩票制”壓縮水分
根據《意見》,我國將實行藥品采購“兩票制”,由此縮減藥品流通環節,目前上海正對“兩票制”實施開展調研。
所謂“兩票制”,即藥品銷售過程中,生產廠家到流通企業一張發票;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,為另一張發票。
三、破除以藥補醫藥品“零加成”
《意見》明確,進一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,取消藥品加成,調整醫療服務價格,加快建立公立醫院補償新機制。市醫改辦、衛計委、物價局等部門自2014年起,多次開展科學調研和數據分析,按3批次每次5%的規格,將15%的藥品加成取消。今年2月起,全市全面實施藥品“零加成”。
四、藥劑師轉型參與到臨床工作
《意見》中,還有一些值得關注的亮點。如強調建立醫藥代表登記備案制,這將使醫藥代表這一“敏感職業”更加規范化、透明化。
今后,醫藥代表的職能將局限于學術推廣,不得參與銷售藥品。
|